不管金鲁汗如何去猜测这支大泽国骑兵的由来,4000多的战损也让西宛蛮族大军士气大跌。
虽说银布鲁汗、铜达斯汗两位副汗阵亡的消息尚未在蛮族大军里传播开来,被金鲁汗严令封锁,但至少4000战损是所有蛮族骑兵都知晓的。
因而在次日那五千奔马营冲到蛮族大营外挑衅,金鲁汗询问何人愿意带兵出击的时候,大帐里没有一位蛮族权贵愿意出动。
没法,不管哪个部落的牧民骑兵现在对外面那支大泽国骑兵都产生了少许的畏惧感。
当然,最关键的是,权贵们都不愿意再折损自己的手下了,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金鲁汗,嘴里吹捧着精锐骑兵的实力,大有请金鲁汗一振雄风的意思。
虽然金鲁汗也不愿意折损自己的实力,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他不派出直属的精锐骑兵,那么接下来的仗就不好了。
要知道,他之前砍了几颗部落酋长的脑袋,已经让不少部落酋长不满了。
再这样下去的话,必然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因而他不得不派出了将自己直属的两万精锐骑兵尽数派出。
不得不说,这两万精锐骑兵着实厉害,出营之后,就逼得那五千敌骑纷纷撤退。
实际上,这是方小悦下的命令。
相对于牧民骑兵而言,这两万精锐骑兵的实力更强,装备更精良,方小悦那五千骑兵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伤亡。
毕竟曼古歹战术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出现战损的。
再加上方小悦准备加剧西宛蛮族内部的矛盾,因而见到那两万精锐骑兵出营之后,就没有与之纠缠,直接下令撤退。
那位金鲁汗倒也精明,见五千敌骑撤退之后,丝毫没有半点追杀的念头,直接鸣金收兵。
这一幕让不少部落酋长差点没气得吐血,少数几位部落酋长甚至于怀疑金鲁汗和对方有勾结,否则的话,自己部落的骑兵出击,对方就不断缠斗,金鲁汗的骑兵出击,对方就立马撤退,这区别待遇也太明显了一点吧。
当然,不管怎么说,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西宛蛮族营地加强了戒备,同时也不轻易派兵出击,另外还尽可能将外出打粮草的骑兵队召回。
没几天时间,薛平山部与李青书部都赶到了省城外,在西宛蛮族大营外三千多米处扎下了营寨。
至此,大泽国在短时间内能够调集的兵力都聚集到了省城内外。
省城内还有西北军主帅亲领的三大亲卫营总计一万一千多人,之前在守城的时候战损了三千多。
省城外有薛平山部、李青书部总计三万多步兵。
还有神出鬼没的方小悦部五千骑兵。
总计四万六千人。
而西宛蛮族在从大草原调兵两万骑,又分兵到苦木郡城外一万骑(全军覆灭),在绿原省各地打粮草损失一千骑,与奔马营大战损失4000骑。
最终西宛蛮族大营内尚存35000骑,其中金鲁汗直属20000骑,各部落酋长15000骑。
要说就兵力而言,大泽国在绿原省内的兵力较之西宛蛮族要多出一万余。
但西宛蛮族那3万5千人尽数都是骑兵,可打可逃,在机动性方面拥有很大优势。
而大泽国这边就只有方小悦麾下的五千骑兵以及省城内西北军的2000骑。
因而在多方联合军议之后,薛平山与李青书部所扎下的营寨修得特别牢固,除了内外两层两米高的土墙之外,营寨外密密麻麻挖了不知道多少个陷马洞。
也就是说,金鲁汗除非让骑兵下马硬推,否则的话,压根就不可能依靠骑兵的机动性快速冲营。
再说了,那营寨里可是有三万多步兵,在蛮族骑兵没有马的情况之下,厮杀起来,丝毫不会畏惧。
当然,这样一来,薛平山与李青书就等于彻底丧失了主动权,只能在营寨内固守。
但不管怎么说,身边出现三万多敌军,也让金鲁汗不得不派出大量斥候骑兵监视这个营寨,同时蛮族大营内以往那种安逸悠闲的生活就消失了。
所有蛮族骑兵都必须穿甲而睡,兵器放在身边,准备随时应战。
对于大泽国这边,唯一的麻烦就是薛平山、李青书部的粮草可能不太够,在不出营作战的情况之下,也就只够十日之用。
至于省城内的情况更糟糕,即便是实行了严格的分配制度,省城内由于民众众多的关系,粮草已经不足一周。
也就是说,只要西宛蛮族在省城外再耗上一周时间,省城就可能会不攻自破。
方小悦则每日带着奔马营在西宛蛮族大营之外挑战,专门挑选了几十个嗓门特别大的蛮族骑兵,用西宛蛮语对金鲁汗全家上下进行无休止的辱骂。
但正如之前所说,金鲁汗却是守营不出,等待着大泽国一方的破绽。
当然,金鲁汗也不是完全挨骂,他也选了几十个嗓门大的骑兵对方小悦全家上下进入了侮辱。
这一点让方小悦怀疑金鲁汗已经得知省城内的粮草不足,想要拖到省城不攻自破。
到那个时候,省城内的西北军就待不住,必须外出寻找粮草,金鲁汗就可以一击而破。
而在击破西北军之后,剩下的薛平山、李青书部与方小悦部就不算什么了。
将省城搜刮一空之后,金鲁汗就可以立马撤军,巩固这场入侵战的战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诸天降临之主请大家收藏:(www.qbxiaoshu.com)诸天降临之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